红色燕赵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红色燕赵

毛主席用过的石砚、竹笔筒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01 13:52:55 点击量:

1929年10月,陈毅带着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从上海返回闽西,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请毛泽东回红四军主持工作。11月26日,毛泽东在福建省巡视员谢汉秋的陪同下,到达福建长汀;28日,毛泽东在长汀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红四军的整训计划,并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12月3日,红四军进驻福建连城新泉,毛泽东、朱德、朱云卿等人一同住在新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育文家——望云草室。他们在这里开展了十多天的政治、军事整训。

为了肃清军队中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等错误思想,提高红军的政治军事素质,毛泽东、陈毅从白天到黑夜,连续召开各种干部会议、调查会、座谈会。同时,毛泽东和陈毅还经常深入各连队以及连城的芷溪官庄等地的贫苦农民家中,进行调查研究。

一天,毛泽东在一个祠堂里召集了十多个贫苦农民开座谈会。毛泽东和蔼地同老乡们拉起了家常。问他们收成怎样?家里有多少人口?气氛异常热烈,老乡们从打土豪讲到苏维埃政府,从红军的纪律讲到参军参战,畅所欲言,兴致勃勃。

毛泽东的足迹踏遍了偏僻的小山村、热闹的练兵场,把握了红四军的全部情况和每一个细枝末节。深夜,山村早已沉睡。但是,望云草室里依然透出一丝橙红色的光束。在农家普通的小油灯下,毛泽东聚精会神地整理着白天所得到的大量调查材料,琢磨分析,又饱蘸墨汁,挥毫疾书,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

12月中旬,红四军离开新泉开往福建上杭古田。

后来,张育文的妹妹张素娥特意把毛泽东使用过的笔筒、砚台等藏到她大哥张育文房间的天花板上。新中国成立后,远去他乡的张素娥回到家乡,在天花板上找到了笔筒、砚台。

1959年,她把这两件珍贵文物捐赠给了古田会议纪念馆。

来源:古田会议纪念馆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