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高校教师西柏坡行:以红色底蕴绘就思政教育新画卷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2 17:44:17 点击量: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西柏坡,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出发地,也是新时代高校教师汲取精神养分、创新思政教育的鲜活课堂。近日,某高校组织教师团队走进西柏坡,通过沉浸式学习与深度实践,探索如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新的活力。

西柏坡高校教师思政教育

寻根铸魂:以历史厚度涵养思政教育深度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陈前,教师们凝视着泛黄的电报手稿与斑驳的作战地图,仿佛触摸到革命年代的脉搏。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内,“两个务必”的铿锵之音穿越时空,叩击着每一位教师的心扉。一位思政课教师感慨:“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思政教育的‘源头活水’。”

在这里,高校教师思政教育的使命被重新定义——既要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青年如何为”的现实课题。通过专题研讨,教师们达成共识:思政教育应跳出课本框架,用红色故事激活理论深度,让历史照进现实。

躬行践履:以实践温度提升育人实效

在中共中央旧址的院落中,教师们踏上青石板路,驻足于毛泽东旧居的煤油灯旁,切身感受革命先辈“一桌一椅运筹天下”的质朴与智慧。这种“行走的课堂”让思政教育从抽象说教转向具象感知。座谈会上,一位青年教师分享实践感悟:“在旧址复原的场景中讲述‘赶考’精神,学生的代入感更强,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解也更深刻。”此行启发教师们创新教学模式:依托西柏坡的红色资源,设计“沉浸式研学”“情景式辩论”等互动课堂,将革命年代的决策智慧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无缝链接,让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既有“党味”又有“鲜味”。

守正创新:以融合思维绘就时代画卷

西柏坡之行不仅是一次精神寻根,更催生了思政教育改革的破题之思。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挑战,教师们提出构建“红色资源+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嵌入西柏坡的“纪律建设”“群众路线”案例,用党史智慧诠释学科价值;组织学生开展“西柏坡精神与乡村振兴”调研,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正如一位教授所言:“高校教师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将红色底蕴转化为青年成长的内生动力,培养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泥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巍巍太行见证初心,滔滔滹沱奔涌新程。西柏坡的红色底蕴为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厚滋养,而教师们的探索与实践,正在绘就一幅“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时代画卷。当西柏坡精神与青年学子的理想同频,当历史智慧与未来使命共振,新时代思政教育必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为民族复兴培育更多“追光者”与“答卷人”。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