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围而不打的智慧: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教学精髓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9 14:13:06 点击量:

8888.jpg

在河北省平山县的太行山麓,坐落着中国革命的重要圣地——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更是孕育了无数战略智慧的摇篮。1948年底至1949年初,毛泽东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平津战役,其中"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思想,至今仍是西柏坡干部培训课程中的经典案例。

平津战役前夕,华北战局错综复杂。据中央档案馆藏1948年12月11日毛泽东致林彪、罗荣桓的电报显示,毛泽东明确提出:"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术包围)。"这一精妙策略成功阻止了傅作义集团50万军队从海上南撤或向绥远西退,为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条件。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将这一历史智慧转化为现代管理课程。在战略思维培训中,学员们通过模拟推演,深刻理解"围而不打"背后的辩证思维:既要形成强大威慑,又要留有回旋余地;既要达成战略目标,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思维方法对当今领导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走进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课堂,学员们会看到一份特殊的教学道具——平津战役期间的军事态势图复制品。图上清晰标注着当年解放军对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城市的不同包围策略。这种直观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战略思想变得生动可感。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记载,正是这种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方法,使得平津战役以极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

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会驻足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前。这个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土坯房,当年却是指挥百万大军的神经中枢。墙上悬挂着毛泽东亲笔修改的作战方案,其中关于"隔而不围"的批注依然清晰可见。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员们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当年决策者的思维过程。

西柏坡干部培训特别注重从历史细节中提炼工作方法。在"危机管理"专题课上,平津战役中对待傅作义集团的策略常被作为典型案例。毛泽东在1948年12月22日给聂荣臻的电报中强调:"你们应该努力争取傅作义站到人民方面来。"这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施策的智慧,对当今处理复杂矛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教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践转化。在情景模拟环节,学员们需要运用"围而不打"的思维解决现实中的治理难题。比如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敏感问题上,如何既确保政策落实又维护社会稳定。这种培训方式让历史智慧真正"活"起来,成为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西柏坡干部培训课程中还会分析平津战役后期的谈判策略。根据《北平和平解放纪实》记载,在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双重作用下,傅作义最终接受和平改编。这一过程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对当今的协商民主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站在新时代回望西柏坡,那些土墙灰瓦间诞生的战略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智慧启迪未来。在这里,学员们不仅接受精神洗礼,更收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武器。正如当年"围而不打"的战略创造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奇迹一样,今天的领导干部也需要这样的智慧来应对改革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