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培训资讯

长春高校光电工程学院赴西柏坡开展红色教育培训 以革命精神淬炼科技报国初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2 09:22:14 点击量:

1751078652500633.jpg

近日,革命圣地的热土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长春高校光电工程学院三十余名师生党员走进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为期五天的"科技报国与红色传承"专题培训。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指引下,本次培训以简朴务实为基调,将党史学习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科技人才培养的红色路径。

培训首日,师生们站在中共中央旧址的土坯房前,聆听了关于"一部电台决胜千里"的现场教学。1948年,中央军委在这个几十平方米的作战室里,用简陋的通讯设备指挥了三大战役。据《西柏坡通讯史料汇编》记载,当时电台功率仅有15瓦,却创造了日均收发电报256件的奇迹。西柏坡干部培训专家指出,这种"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创新智慧,与光电工程"小器件实现大作为"的学科特点高度契合。学院领导在研讨中强调:"科技工作者更要传承这种化劣势为优势的破局思维。"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令人动容。师生们对照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青年教师坦言:"过去在项目申报时存在追求设备高配的倾向,忽略了科研实效。"这种刀刃向内的反思,正是学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实践。培训期间,全体学员严格执行"四菜一汤"就餐标准,住宿安排在普通学员宿舍,交通全部使用集体大巴,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传统。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特别为科技工作者开发了"光电报国"情景课程。在模拟电台操作环节,师生们用现代光电设备重演了当年收发密电的全过程。当激光通信装置成功还原"北平解放"电文时,博士生小王激动地说:"这让我们直观理解了科技与使命的关系。"这种沉浸式教学,使"西柏坡精神"从历史课本走进了科研现场。

在毛泽东旧居的油灯前,学院光学研究所党支部开展了"科技界的进京赶考"主题讨论。1949年3月,毛泽东将赴北平称为"进京赶考";今天,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中国科技工作者何尝不是在进行新时代的赶考?与会者形成共识:要像当年党中央"不发枪弹只发电报"那样,用创新智慧突破"卡脖子"难题。培训结束后,学院立即修订了《科研经费使用细则》,明确规定实验设备采购必须遵循"实用优先"原则。

这次西柏坡干部培训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红色基因注入科研育人全过程。师生们带着"光电技术如何服务乡村振兴"等课题而来,在革命圣地找到了答案。返程前的分享会上,多位教授表示要将西柏坡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土坯房里的创新智慧"成为激励学生的活教材。正如带队领导总结的那样:"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永远需要精神灯塔的指引。"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