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培训资讯

光明使者的精神充电:国网国际公司西柏坡红色培训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9 14:10:23 点击量:

t01b84ff91b79065ad5.jpg

清晨的阳光透过柏树林,洒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院落里。国网国际公司的学员们静静站立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外,凝视着会场上按照历史原样摆放的长条椅。这些简陋的木椅,曾经承载过新中国奠基者的重量,此刻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学员们轻轻走入会场,刻意放慢脚步,仿佛怕惊扰了依然在这里回荡的历史回声。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专题教学中,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录深深打动了学员们。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史料记载,1948年秋冬时节,党中央机关用电极其紧张,为了确保毛主席办公室的照明,工作人员特意设计了一套"分级用电方案":重要会议使用汽灯,领导办公用煤油灯,其他部门则用自制的麻油灯。最令人感动的是,周恩来同志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办公用灯换成与其他同志一样的麻油灯。这个细节让从事国际电力合作的学员们陷入沉思,有人轻声感叹:"从当年的分级用电到今天的特高压输电,我们走的是一条多么不平凡的道路。"

西柏坡干部培训课程特别设置了"从西柏坡精神到国际能源合作"专题研讨。学员们围绕当年党中央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历史,结合当前国际电力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挑战展开热烈讨论。有学员动情地说:"相比革命先辈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下坚持斗争的精神,我们在海外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学员们对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教员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据《西柏坡纪事》记载,毛主席办公室的窗台上总是放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插着半截蜡烛。每当深夜工作时,主席都会细心地将蜡烛移到窗台最内侧,这样既能够照明,又不会因为光线外泄而暴露目标。这个细节让学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领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许多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这个细节,表示要把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带到海外工程项目中去。

培训采用"沉浸式体验+专业反思"的创新模式。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学员们看到墙上悬挂着的军事地图都是用缴获的敌军地图反面手工绘制的。教员介绍说,当时为了节约纸张,参谋人员经常用不同颜色的细线区分敌我态势,一条红线代表一支解放军部队,一条蓝线表示一股敌军。这种在艰苦条件下创新解决问题的智慧,让从事国际电网运营的学员们深受启发。

夕阳西下时,学员们登上柏坡岭远眺。滹沱河水在夕阳映照下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远处的太行山脉层峦叠嶂。这一刻,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党中央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画面。有学员感慨道:"站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此次培训特别注重精神传承与专业实践的融合。在结业座谈会上,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推动国际电力合作的强大动力。有人提出要在"一带一路"电力项目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人表示要在国际谈判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还有人建议将这种红色教育培训延伸到海外项目一线。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