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1948 年,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奠定新中国政治基础的七届二中全会,并提出了 “两个务必” 的著名论断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如今,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依托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这一精神内核,成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也是党性锤炼的起点,吸引着无数党员干部前往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在实地感悟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
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依托这一厚重的历史资源,将革命旧址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场景。例如,西柏坡纪念馆、五大书记旧居、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如2025年3月北京某高校师生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所示,现场宣誓、文物讲解与互动研讨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情感共鸣。
西柏坡的党建培训并非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从历史资源中提炼出四大核心密码。首先,以“两个务必”的作风密码为核心,西柏坡精神被深度融入理论教学,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等形式,引导学员剖析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深化自我革命意识。例如,学员在专题学习中结合现实案例反思作风转变,将“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要求内化于心。其次,“赶考精神”作为使命密码,从毛泽东提出“进京赶考”的历史命题延伸至新时代实践,成为激发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关键。某企业2024年党建培训以“奋力走好高质量发展赶考路”为主题,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与互动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员在思想碰撞中明确使命坐标。再次,群众路线的实践密码源于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经验,培训基地通过组织基层调研、模拟群众工作场景等实践课程,强化学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与方法,例如学员深入乡村参与民生问题调研,在实践中领悟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后,纪律建设的制度密码依托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六条规定”,通过纪律教育专题课、廉政教育馆现场教学等形式,以历史警示强化规矩意识,如学员在廉政基地观看典型案例纪录片后开展反思讨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大密码环环相扣,从作风锤炼到使命引领,从实践深化到制度约束,共同构建起西柏坡党建培训的立体化体系。
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的经验表明,党性教育需实现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统一。一方面,要深挖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让“两个务必”“赶考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需结合新时代需求,探索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年轻化。例如,天津高校教师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案例分析、主题辩论,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
西柏坡不仅是历史的坐标,更是党性锤炼的活水之源。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通过解码历史中的精神密码,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的实践路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唯有永葆“赶考”初心,方能答好属于这一代人的时代考卷。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