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以“赶考”精神固本培元 凝心铸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1 14:12:04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40626102312.jpg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赶考”这一著名命题。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一历史细节(据《毛泽东年谱》记载)不仅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更蕴含着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政治智慧。今天,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依托这一精神内核,开展西柏坡红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考场”上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承“两个务必”的宝贵思想。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论断被刻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墙壁上,成为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石。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学员深刻体会到“两个务必”不仅是历史经验,更是应对风险挑战的行动指南。

历史细节的精准挖掘是西柏坡红色教育的特色之一。例如,1948年中央军委作战室(一间不足35平方米的土坯房)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周恩来曾形容这里“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靠电报打赢了战争”(据《西柏坡档案》)。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将此类史料融入教学,通过还原“电报指挥战争”的场景,让学员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的智慧,从而强化使命担当。

从“固本培元”的角度看,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注重党性修养的源头培育。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强调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制原则(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这一制度创新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培训中,学员通过专题研讨“党委制”的当代意义,进一步夯实政治根基,增强“四个意识”。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是红色教育凝心铸魂的关键所在。

西柏坡红色教育还善于从群众路线中汲取力量。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西柏坡颁布,解放区掀起了“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浪潮。一份档案显示,仅晋冀鲁豫解放区就有2000万农民分得土地(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组织学员走访当地老区群众,从土改历史中领悟“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动新时代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

在数字化时代,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教育形式,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教学资源。例如,利用VR技术还原七届二中全会会场,让学员“穿越”到历史现场;开发“赶考之路”线上课程,结合西柏坡时期的电报、手稿等文物(均陈列于西柏坡纪念馆),构建沉浸式学习体验。这种与时俱进的方式,使红色教育更贴近当代党员干部的需求。

西柏坡不仅是历史的坐标,更是精神的灯塔。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党员干部从“进京赶考”的警示中强化忧患意识,从“两个务必”的教诲中锤炼作风,从土地改革的实践中深化群众观念。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以史为鉴、固本培元的教学模式,正为新时代的队伍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真正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