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大灶饭与电报墙:西柏坡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8 14:33:49 点击量:

西柏坡红色教育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坐标上,西柏坡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高地。作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这里不仅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近年来,西柏坡红色教育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择走进这片红色热土,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

从"大灶伙食"看领袖风范:历史细节中的党性光辉

1948年9月,正值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记载,会议期间行政处专门就领导人伙食标准作出规定:"中央负责同志按中灶标准就餐,但毛泽东同志坚持与机关工作人员同吃大灶"。这一历史细节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政治本色。如今,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将这一案例开发成"从一顿饭看作风养成"的情景教学课,学员们在中央机关食堂旧址现场体验"大灶饭",在粗茶淡饭中品味"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电报墙前的战略思维:新时代干部必备素质

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面特殊的"电报墙",上面镌刻着1948-1949年间中央军委发出的408封作战电报。这些平均每天1.5封的电报,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披露,这些电报90%以上由毛泽东亲自起草,最长的不过千字,最短的仅有几十字。西柏坡红色教育特别设置"电报解码"课程,引导学员分析《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等经典电报,学习如何在复杂局势中抓住主要矛盾。这种培养战略思维的教学方式,使历史教育真正转化为干部的能力提升。

从"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纪律建设的血脉传承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学员们会看到毛泽东提出的"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等六条规定。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会议原始记录显示,这些规定是经过全会正式表决通过的党内法规。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开设"纪律演进史"专题课,将"六条规定"与新时代"八项规定"对照讲解,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揭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自我革命精神。课程特别强调,当年这些规定是用毛笔写在毛边纸上张贴的,而今天则通过互联网直达基层,形式虽变,从严治党的内核始终未变。

民谣里的民心密码: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这首流传在西柏坡的民谣被收录在《晋察冀边区民歌集》中。中国文史出版社《西柏坡纪事》记载,1948年中央机关迁驻西柏坡时,村民主动腾出300多间房屋,而党中央坚持支付房租,形成了着名的"租房付钱"制度。西柏坡红色教育通过采集这些民间记忆,开发出"民心政治学"特色课程,让学员在走访老房东后代、学唱革命歌谣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力量。

为提升教育实效,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构建了"三维一体"教学体系:在时间维度贯通历史与现实,在空间维度连接旧址与新媒体,在内容维度融合理论与实操。比如在"赶考之路"体验教学中,学员要完成"制定一份1949年进京工作方案"的情景任务,既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又要对标新时代工作要求。这种参与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红色教育"走马观花"的弊端。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