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弘扬“赶考”精神:西柏坡干部培训的核心价值与时代意义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21 10:33:41 点击量: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的“赶考”意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永葆初心的精神密码。作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西柏坡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地,更是新时代干部培训的实践课堂。其倡导的“赶考”精神,以“两个务必”为内核,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为底色,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

   一、历史之镜:西柏坡“赶考”精神的核心内涵  

西柏坡时期的“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关键思想准备。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既是历史的警钟,也是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  

1. 执政初心的试金石:以“谦虚谨慎”抵御“功臣心态”,以“艰苦奋斗”破除“享乐主义”,体现了共产党人对“打江山”与“守江山”关系的深刻认知。  

2. 制度建设的起点:从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到规范党委会工作方法,西柏坡时期形成的组织纪律体系,为执政后的自我监督提供了制度雏形。  

3. 群众路线的再升华:通过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三大战役依靠人民力量,生动诠释了“赶考”的终极考官是人民群众。

   二、时代之问:干部培训的“赶考”价值重构  

面对百年变局与复兴重任,西柏坡干部培训的价值超越历史纪念,成为应对新时代挑战的能力锻造熔炉:  

1. 政治能力淬炼

通过沉浸式教学还原“进京赶考”场景,强化“历史周期律”的现实警示。例如,在“重走赶考路”体验课程中,干部需直面“李自成农民军溃败”等历史案例,思考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循环。  

2. 斗争本领提升

设置“新时代赶考难题”模拟训练,如应对国际舆论斗争、化解基层矛盾等,培养干部“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的能力。浙江某市将“枫桥经验”与西柏坡精神结合,开发出“群众工作十二法”实训模块。  

3. 作风建设深化  

建立“四风”问题对照清单,以“两个务必”为标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河北省纪委将西柏坡廉政故事编入警示教育读本,用“耿飚之问”等典型案例叩击干部灵魂。  

   三、实践之路: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创新传承  

要让“赶考”精神从历史符号转化为现实动能,需构建“三位一体”的传承体系:  

1. 认知升级: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对标”

开发“赶考精神指数”测评系统,将“政治判断力、群众工作能力、风险化解能力”等指标量化,形成干部成长的动态画像。  

2. 实践创新:从“场景还原”到“现实应用”

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干部团队借鉴西柏坡时期“善于建章立制”的经验,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制度创新同步推进,打造新时代“智慧赶考”样板。  

3. 制度保障:从“柔性倡导”到“刚性约束”

北京将“赶考”精神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建立“群众满意度反向测评”机制。

   四、未来之思:永续“赶考”的精神密码  

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务必”,在“两个务必”基础上新增“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标志着“赶考”精神的时代升华。新时代干部需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  

答好“初心卷”: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践行使命;  

答好“能力卷”:在科技革命、国际博弈中锤炼“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复合型素质;  

答好“作风卷”: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破除“躺平”“内卷”等消极现象。  

西柏坡的“赶考”精神,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当每一位干部都能以“考生”姿态检视自我,以“答卷人”身份服务人民,以“阅卷人”标准要求工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这不仅是西柏坡干部培训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代际传承的精神火炬。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